扬广西外国语学院之风,闯海外之经

时间:2022-05-30 作者:创新创业学院

8月21日,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朱桂玲来到该校毕业生许彩娇(左一)创办的创佳包装材料公司参观,并详细了解公司运营情况。 

  2005年开设泰语专业以来,学校通过“2+2”、“3+1”等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的模式,送2000多名学生来到泰国,一部分已经在这里落地生根。不少人的创业实践就在这条街上起航,加上已经搬走的“店”,前后共有几十家。正因为此,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为“广西外国语学院一条街”。为鼓励广西外国语学院学子来泰国创业,8月22日,广西外国语学院在此举行泰国学子创业一条街揭牌仪式。

借东风:“一带一路”好扬帆

2009年,广西外国语学院第一批泰语专业学生谢仕明和几位校友结束了“2+2”模式下在泰国的两年学习。毕业后的一天,路过拉沙传比色路时,他们发现这里有几栋闲置很久的楼房。谢仕明很奇怪:这么繁华的地方,这么好路段的商铺楼,租金还这么便宜,竟然没人租?他不在乎当地人所说的“风水不好”,和校友租下了其中一栋。

做什么呢?当翻译那段日子,谢仕明发现很多来泰国开公司或被公派到这里的中国人,总是随身带个翻译,否则几乎是“又聋、又瞎、又哑”。虽然很多人到语言培训机构学习泰语,但由于当地机构的泰语老师中文不太好,增加了中国人学习泰语的难度。很多人学了很久,效果不大,最后要么被迫回国,要么摆脱不开带翻译的“习惯”。“要不办家语言培训学校,教授泰语和中文?”念头一起,竟一发不可收拾。为了做宣传,他们向路人一张一张发传单、贴广告,还得忍受着嘲笑———“中国人教不了泰语”。慢慢的,不用打广告了,靠学员们的口耳相传即可,很多来报名的人都说是“朋友介绍的”。
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的推进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进泰国,“语言”成为他们需要跨过的第一道难关。抓住了这个机遇,再加上机构的泰语老师大都是中国人,知道利用中文发音、拼音等大家习惯的“方式”教学,培训机构越来越火。如今,他们已经有十几家分校,最多的时候学员达到400多位。慢慢的,除了招收单个学员,他们还与华人企业合作,直接到公司为所有员工开班授课。

同样是第一批泰语专业学生,陈晨却选择了先就业,逐渐做到了经理的位置。后来,她离开公司开始创业。与谢仕明等人一样,陈晨也看到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带来的“商机”———中泰两国交流越来越频繁,两国企业在物流运输上都有巨大需求,急需对两国政策、语言等有充分了解的人,帮忙走报关等手续,继而搭起双方贸易往来的“桥梁”。着眼于这一市场需求,陈晨利用自己之前在泰国留学、工作积累下的知识、经验及客户源,迅速把公司做大。

在曼谷,还有学生开起了泰国特产店,火锅、酸辣粉等中国餐饮店、材料包装公司……谈及学生在泰国创业的经验,有过创业经历的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朱桂玲从商业的角度总结道:前几年,东盟博览会永久“落户”南宁;之后,国家又推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,中泰两国间的交流加深,两国人民越发期待有贸易上的合作。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,很多泰语专业学生读书时有过创业实践,加上了解两国语言、文化,这有利于他们找到适宜的“创业点”,迅速扎根下来。

找帮手:广西外国语学院校友凭借力

广西外国语学院学子创业成功的故事渐渐传回母校,吸引了越来越多想到泰国创业的学生。这时,已经创业成功的“先驱者”总会给学弟、学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谢仕明曾表示,只要是广西外国语学院学子,找到工作前,可以免费来他们租的楼里吃、住。最多时,那里“收留”了5位校友。

2011年,泰语专业学生张扬结束了在泰国梅州大学的两年学习,即将面临就业或创业,留下还是回国的选择。谈起对当时“广西外国语学院一条街”的印象,张扬只记得,那里有附近一带唯一一家中餐馆,吸引了很多中国人;加上那里有学长、学姐在创业,很多毕业的广西外国语学院学生都往那儿凑。一次意外,他也成了其中一员。

那时,他知道有位叫谢仕明的学长在曼谷创业,虽然加了QQ,但一直没有联系过。有一天,抱着试一试的想法,他发过去一条留言:学长,您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工作吗?过了会,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句话:“要不,你来我这儿试试。”就这样,张扬成了一名泰语老师。慢慢地,做到了校长,并拥有一些股份,从就业变成了创业。

2007级学生尹黄强同样是“校友资源”的直接受益者。2013年,他和黄其总、赵强联合创办了906物流公司,公司名字源于3人在广西外国语学院读书时宿舍的编号。“谈起我们的创业史,可谓是一把辛酸泪呀。”不认识客户,就把十几本企业名录一分为三,大家挨个打过去介绍公司业务。此外,最大的困难还是缺乏资金,10万泰铢不到的成本面对创业期间各种设备费用、市场支出可谓杯水车薪,初期连工资都发不起,房租还是跟别人借的。“不过,再难,也没有一个人当‘逃兵’。”其实,对年轻的大学生而言,创业除了资金、创意,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同样重要。“这种牢不可破、相互信任的感情,是海外创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。”

“在国外,中国人是少数,而创业的广西外国语学院学子就更少了,算得上是‘弱势’群体。因此,我们必须团结起来,资源互补。”据陈晨介绍,2014年,广西外国语学院泰国校友会成立,成为维系学子与母校感情的纽带,也为在泰国创业的广西外国语学院学子提供了一个“大本营”:有困难了,有处可去。之后,校友会常组织大家聚会,聊聊创业的经验,谈谈自己的难处。慢慢的,大家形成一个共识:有机会时,就向客户推荐校友的企业;同样的业务,优先选择校友公司,“至少质量信得过”。同时,也会主动向企业推荐未毕业的校友,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、工作机会。比如,谢仕明创立了中国留学生创业协会,把校友公司的简介挂在办公室,并主动向泰语培训班中的中国企业家及来谈合作的泰国企业家推荐。“接下来,校友会希望把目光扩大到非泰语专业学生。我们可以回去帮企业面试,为学生的素质、品质做担保。反过来,也会帮学生向企业争取最大的薪资待遇。”作为校友会会长,陈晨说,在未来,校友会将在文化交流这块发力,向一些企业拉赞助,举办跨国文化交流活动,广西外国语学院学子可以参与其中,从中得到锻炼和一些实际报酬。

谋创业:仍需人才作“支撑”

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带来如此大的商机,海外创业是不是很容易?

“不是。”尹黄强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。公司业务的原因,他有很多机会接触华人企业:来泰国的、准备来泰国的……“大家都看中了对外贸易这块‘蛋糕’,很多中国企业来泰国办分公司,或者一些中国人直接来创业。”尹黄强表示,来的人多,走的人也多。很多企业很难立得住脚。“就像大浪淘沙,一批接着一批地更换。”

为什么?与一些公司负责人交流,尹黄强发现,所有泰国公司,无论本土的还是外来的,员工中泰国人不得少于51%,这意味着,公司负责人需要熟练地与大量泰国人打交道。但很多公派到泰国的“空降干部”或中国创业者对当地的经济、文化并不了解,再加上语言不通,彼此沟通困难,在发现商机、拓展业务方面限制颇多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很多公司会选择熟悉两国情况的“职业经理人”,但这类人才并不多:要么是懂管理不会泰语,要么会泰语又不熟悉业务,“总之很难找到适宜的人才”。尹黄强说,这一现实情况也应为国内学校教育“提个醒”。近年来,国家提出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号召、逐步推进实施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,朱桂玲越发坚信,部分学生就业或创业的机会在周边国家。为此,学校要继续坚持与国外学校联合培养的办学方式:学生在国内学习小语种及相关知识外,还要在毕业前有一两年到国外学习的机会,以巩固语言学习,充分了解当地的经济、文化。此外,在读期间,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创业氛围、提供实践平台。如通过网络、讲座的方式,及时向在校学生讲述毕业学子的创业经验;打造创业基地,邀请毕业生回校创业,为学弟、学妹树立榜样的同时,实地指导他们创业。

“你们的工作做得很踏实,很多学生都在泰国‘开花结果’。帮助大学生创业就得这么做。”泰国广西总商会主席李宇明感慨道。